發疹子之後隔天..

打了電話去馬偕問小兒醫生,

是否是因為新開的藥而過敏起疹..

醫生聽了我的描述說不太像藥物過敏~~

叫我馬上帶去給他看,

不用掛號~
(這醫生人超好超有耐心的...是上次複診時隔壁媽媽推薦的)

果真一去直接在門診外跟護士說了一下..

等不到三分鐘就叫Audrey名字了...



醫生一看疹子就說是腸病毒...

再看了喉嚨昨天發膿小白泡已經變成破洞了..

更確定是腸病毒....

腸病毒腸病毒腸病毒腸病毒腸病毒腸病毒腸病毒....

這各我只在電視新聞聽過的口足小兒病..

怎麼會發生在Audrey身上呢??

而且我們超重乾淨..東西掉在地上一定是洗過再用酒精消毒~~

怎麼會????



醫生說腸病毒潛伏期是3-6天...

問我15號有帶Audrey去哪裡??

我說那天出院...

除了17號回醫院復診..

其他時間全待在家裡...



很明顯的~~~沒有懷疑的~~~這腸病毒是在醫院當Audrey抵抗力正弱的時候被傳染的....


我朋友曾經說過:

"醫院是病毒的大溫床"


想了一下的確..

醫院的中央空調將病毒循環到病房的各個角落~~

我跟阿Ben也是在醫院感冒的..
(明明照顧Audrey都有戴口罩阿)

回想17號那天複診時,

前面坐著一各2歲多的姐姐一直回頭看Audrey,

要跟她做朋友...

那小姐姐沒戴口罩,

Audrey在吃奶,

眼看她口水一直噴過來..

我馬上換到最角落的位置..

看來這位小姐姐嫌疑最大.....



再來就是15號那天出院,

沒有拿各小口罩遮住Audrey的口鼻,

坐電梯或辦出院時也有口能,

或是醫生護士看完前一各病童手沒消毒乾淨...之類的...
(不要懷疑..一般人覺得醫生護士應該會懂消毒這道理)
(但我帶Audery去打預防針時親眼看過那女小兒醫生..
剛檢查完前一各男BB的生殖小話兒,沒洗手,又要來開
Audrey的尿布檢查...我馬上要求她洗手了)
....

反正只能說防不勝防..

這各恐怖的小兒文明病...

造成太多家長的恐慌了,

難怪幼稚園會因此停課~~

況且腸病毒分太多類型了..

醫生說有可能月初得一種,

月底又得一種...

並不是得過就會終生免疫的~~

阿Ben詢問公司有小孩的同事..

幾乎都得過了...無一倖免....



結果樂透沒中...

Audrey感冒也沒好,

就又感染這各腸病毒~~

只希望Audrey趕快度過這時期...

身體多一些抵抗力..趕走這些臭病毒~~~

(PS:腸病毒至目前無藥可治療,
只能針對反覆發燒或感冒症狀開藥..
腸病毒可重可輕...若有以下提到的症狀,
就要馬上去看醫生了...
不然通常4-7天就會痊癒了)

Audrey寶貝....加油....



腸病毒潛伏期     

腸病毒潛伏期為210天,平均約35。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,其中多數感染者(約50﹪至80﹪)沒有症狀,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,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,包括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、心肌炎等。


腸病毒好發時期     

 

腸病毒適合在濕、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,臺灣地處亞熱帶,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,所以腸病毒感染症儼然已是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。依據臺灣地區歷年監測資料顯示,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,重症致死率約在3.8%25.7%之間。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,克沙奇病毒居次;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

  由全國五百餘個定點醫師監視系統資料顯示,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,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,即緩慢降低,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。以年齡層分析,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,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%;在死亡病例方面,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

腸病毒類型以及症狀特徵



1.泡疹性咽峽炎:特徵為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,病程為46天。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,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。

2.
手足口病: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牙齦和嘴唇,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、手指及腳趾。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,病程為710天。

3.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:特徵為發燒、頭痛、喉嚨痛、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,持續414天。

4.
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: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、蒼白、發紺、嘔吐。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,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,快速演變成心衰竭、休克、甚至死亡,存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。


5.
流行性肌肋痛: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,合併發燒、頭痛及短暫噁心、嘔吐和腹瀉,病程約1週。


6.
發燒合併皮疹: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,有些會出現小水泡


預防腸病毒感染注意事項     

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,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,而且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(小兒麻痺除外),又可經口、飛沫及接觸等途徑傳染,控制不易,故民眾應注意下列預防方法:

一、高危險群: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,有較高比率得到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。

二、增強個人之免疫力:注意營養、均衡飲食、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,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,以提高抵抗力

三、加強個人衛生:正確且勤加洗手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。

四、注意環境衛生: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,兒童玩具(尤其是帶毛玩具)經常清洗、消毒。

五、避免接觸受感染者: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,不要與病患(家人或同學)接觸,尤其是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。

六、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請儘速就醫

七、家中有病患時應注意:

(一)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(糞便、口鼻分泌物),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

(二)多補充水分,學童儘量請假在家休息,以避免傳染給同學。

(三)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,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,嚴重程度可能提高。

(四)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:

1.有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,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。

2.肌抽躍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)。

3.持續嘔吐。

4.持續發燒、活動力降低、煩躁不安、意識變化、昏迷、頸部僵硬、肢體麻痺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全身無力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。

5.患者應避免與孕婦、新生兒及小孩接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drey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4) 人氣()